诗人储嗣宗简介

储嗣宗,唐代诗人。储光羲曾孙。润州延陵(今丹阳)人,《储氏总谱》(世德堂光绪廿二)载:“公柔,讳调宗”。《储氏宗谱》(世德堂1989)载:“公柔,讳嗣宗”,《元和姓纂》记为“嗣宗”。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到过北方边塞,有《随边使过五原》诗,与顾非熊、顾陶友善。崇仰王维,受王维、储光羲影响,善写山林幽景,多发尘外之思,缺乏社会内容。元辛文房谓其为诗“苦思梦索,所谓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尘外之想”,并称颂其“片水明在野,万华深见人”,“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等警句为“皆区区所当避舍者也”。但艺术成就远不及王、储。《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十首,编为一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
储嗣宗哭彭先生
谷口溪声客自伤,那堪呜咽吊残阳。空阶鹤恋丹青影,秋雨苔封白石床。主祭孤儿初学语,无媒旅榇未还乡。门人远赴心丧夜,月满千山旧草堂。
储嗣宗秋墅
欲暮候樵者,望山空翠微。虹随余雨散,鸦带夕阳归。穷巷长秋草,孤村时捣衣。谁知多病客,寂寞掩柴扉。
储嗣宗得越中书
芳草离离思,悠悠春梦余。池亭千里月,烟水一封书。诗想怀康乐,文应吊子胥。扁舟恋南越,岂独为鲈鱼。
储嗣宗送人归故园
远节惨言别,况予心久违。从来忆家泪,今日送君归。野路正风雪,还乡犹布衣。里中耕稼者,应笑读书非。
储嗣宗入浮石山
斜日出门去,残花已过春。鸟声穿叶远,虎迹渡溪新。入洞几时路,耕田何代人。自惭非避俗,不敢问迷津。
储嗣宗宿山馆
寂寞对衰草,地凉凝露华。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山馆无宿伴,秋琴初别家。自怜千万里,笔砚寄生涯。
储嗣宗送道士
泠然御风客,与道自浮沉。黄鹤有归语,白云无忌心。药炉经月净,天路入壶深。从此分杯后,相思何处寻。
储嗣宗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山邻
石桥春涧已归迟,梦入仙山山不知。柱史从来非俗吏,青牛道士莫相疑。
储嗣宗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小楼
松杉风外乱山青,曲几焚香对石屏。空忆去年春雨后,燕泥时污太玄经。
储嗣宗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胡山
犬入五云音信绝,凤楼凝碧悄无声。焚香古洞步虚夜,露湿松花空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