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洪皓简介

洪皓(1088~1155),江西乐平人(今江西省乐平市)人,生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的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卒于国破山河碎的南宋高宗绍兴年代,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积极入仕,谱写了人生和家族的光辉篇章。是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他年少得志,二十七岁中进士,殿试中“北宋六贼”王黼左丞相、朱勔宁远军节度使,见洪皓器宇轩昂、仪表堂堂、文才超群、答辩如流、绝非常人。欲招为女婿。洪皓侦知王、朱两人都是奸臣蔡京的党羽,就坚决回绝了。在南宋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第二个苏武。归赠太师魏国公,卒谥“忠宣”,原配无锡沈氏,朝奉大夫沈复之女、太常博士沈松年之妹,封魏国夫人,绍兴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殁,享寿五十。又妣陈氏,宋高宗曾援笔撰《赞忠宣像》。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世有“三洪”之称,与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苏”齐名。洪皓长子洪适,榜眼官至右丞相,太师、魏国公,有四十卷古文字学专著《释隶》闻世。次子洪遵,状元及第,官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少师、信国公,赠太师,著古钱币学专著《泉志》。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魏郡开国公,经纶满腹,用了近四十年心血,撰写了七十四卷《容斋随笔》,格调高雅,议论精辟,考证确切。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皆为正一品。,说的就是洪皓父子四人。
洪皓聚道斋
古人以道寓诸器,今人谓器与道异。不知器存道亦存,制器尚象皆其类。张公榜斋为聚首,古器用居三代宝。鼎彝雕镂出神怪,篆籀文章资探讨。虬螭怒目肆攫拿,犀兕顿足纷交加。云雷华蘤靡不有,巧妙肯使毫釐差。词严义密见款识,传之万祀期不坠。仲淹著书非著论,侍郎独识先公意。见说侍郎才更优,牙签插架如邺侯。从来器宝待人宝,此器此人今罕俦。
洪皓节至思亲不觉泪下因记杜子美诗云无家对寒食
寒食无家泪满巾,清明无酒更愁人。不闻东道开东阁,空欢白头歌白苹。日永萧条徒隐几,雪埋苍莽阻寻春。王郎归去我留滞,始信儒冠解误身。
洪皓讲武城
长笑袁本初,妄意清君侧。垂头返官渡,奇祸怜幕客。曹公走熙尚,气欲陵韩白。欺取计已成,军容漫辉赫。跨漳筑大城,劳民屈群策,北虽破乌丸,南亦困赤壁。八荒思并吞,二国尽勍敌。四陵寄遗恨,讲武存陈迹。雉堞逐尘飞,浊流深莫测。回首铜雀台,鼓吹喧黾蝈。
洪皓寄兰干
出疆三载已三迁,跋履修涂又八千。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乐饥饘粥姑安命,养拙茅斋且任缘。若也故人高义重,暂来江畔唁张骞。
洪皓怀母
行年已是老衰秋,复命稽迟为热留。恋主思亲归未得,梦魂长绕大江头。
洪皓和吴英叔寒食
枥驹久絷已难禁,冷节来临且强吟。断火任逾三日限,伤时唯恐二毛侵。思亲忽作楚囚泣,恋主空存魏阙心。世变风移多野祭,一声杜宇又春深。
洪皓奉使留金臣悟室求诗口占漫答
久持使节傍门庭,薄命犹赊五鼎烹。羝乳何心占北海,雁书随梦到京城。莫言地广频修怨,应念民劳早戢兵。国宝善邻君宝信,坐膺难老早升平。
洪皓发池潭至卢沟河
燕山除馆俯池潭,逾月羁孤苦吏贪。遥望卢河一舍阻,著鞭信宿次关南。
洪皓都亭驿诗
都驿荒凉尚邃深,息肩藉庇有馀阴。故宫今已生禾黍,翻作行人倍痛心。
洪皓次韵重九登慈恩雁塔帅漕见邀
秋高裘马正轻肥,节制身兼被召时。邂逅贵人争献寿,逢迎嘉节竞题诗。心危雁塔劳君咏,家近龙沙感我思。泛菊佩萸今已矣,长安不见转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