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书任村马铺
儿童系马黄河曲,近岸河流如可掬。任村炊米朝食鱼,日暮荥阳驿中宿。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平陆。秫黍冥冥十数家,仰视荒蹊但乔木。冰盘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还东驰。尔来百口皆年少,归与何人共此悲。
王安石示杨德逢
我行其野,春日迟迟。有苑者柳,在水之湄。有鸣仓庚,岂曰不时。求其友声,颉之颃之。嗟我怀人,何日忘之。六日不檐,方何为期。期逝不至,我心西悲。跂予望之,其室则迩。一者之来,我心则喜。我之怀矣,升彼虚矣。爱而不见,云何吁矣。
王安石示公佐
残生伤性老枕书,年少东来复起予。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
王安石示宝觉二首·重将坏色染衣裙
重将坏色染衣裙,共卧锺山一坞云。客舍黄粱今始熟,鸟残红柿昔曾分。
王安石示宝觉二首·火暖窗明粥一盂
火暖窗明粥一盂,晨兴相对寂无鱼。超然圣寺山林外,别有禅天好净居。
王安石少狂喜文章
少狂喜文章,颇复好功名。稍知古人心,始欲老蚕耕。低徊但志食,邂逅亦专城。仰惭冥冥士,俯愧扰扰甿。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拨书置左右,仰屋慨平生。
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尽取繁华供侠少,只分牢落与衰翁。不知太乙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王安石桑
溪桥接桑畦,钓笼晓群过。今朝去何早,向晚蚕恐饿。
王安石辱井
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沈亦可羞。
王安石秋兴有感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