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海雁时独飞,永然沧洲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仲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王昌龄听弹风入松阕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
王昌龄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王昌龄裴六书堂
闲堂闭空阴,竹林但清响。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 经纶精微言,兼济当独往。
王昌龄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王昌龄灞上闲居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王昌龄观江淮名胜图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王昌龄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良友呼我宿,月明悬天宫。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 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自从三湘还,始得今夕同。 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各有四方事,白云处处通。
王昌龄何九于客舍集
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罍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 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