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郑孝胥简介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书法家。福建省闽侯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郑孝胥哭顾五子朋·其三
持论绝不同,意气极相得。每见不能去,欢笑辄竟夕。西州门前路,尔我留行迹。相送至数里,独返犹恻恻。小桥分手处,驴背斜阳色。千秋万岁后,于此滞魂魄。为君诗常好,世论实不易。梦中还残锦,才尽空自惜。
郑孝胥哀猿
母猿中寒死,活汝苦无方。其子抱母首,见之断人肠。世间有情物,忽然异存亡。生者何以生,视天空茫茫。
郑孝胥韬庵属题董元宰书迹卷子高江村所藏,号‘金沙帖’
书家变法法益新,近代惟有杨少师。鸿堂著录信具眼,晋杨格辙如见嬉。鲁公清真未险绝,独取米老吾犹疑。又闻香光晚年语,甘从公权背献羲。始知避滑必就涩,自讽所短非吾欺。诸城继作欲变董,持比登善防浇漓。坚实板鞭谁辨此,笔前未免惭疲羸。区区分别皆妄凿,强向故纸评妍媸。韬庵多艺书犹擅,我亦学步聊追随。何当掷笔睨天际,胸无古人任自为。
郑孝胥寄答张贞午
扺掌为大言,临事苦才尽。才尽智亦穷,于事或稍近。一生数蹈此,久为深人哂。自知不量力,正坐疏且浅。此行虽应募,耐事实所短。朝官多老手,善败终不窘。得失置勿言,急脉受以缓。寻君遂初赋,恶声孰能反?三旬闭不出,花发风稍暖。未须借春老,心事殊恨晚。久闲思自试,甫出意遽懒。家书一言归,夜梦已先返。送行盍预作,俊语不可忍。
郑孝胥丁叔雅示猿叟书册·其一
猿叟吾酷爱,谓可追杨风。玩其使笔处,如开两石弓。篆书到阳冰,分书迈蔡钟。真行已小低,米董一扫空。主张在北碑,摆脱馀颜公。常熟誇意态,雅步颇雍容。视何究莫逮,飞走技不同。
郑孝胥海藏楼杂诗·其五
卿士杨皙子,偶然出国门。登我海藏楼,示我海月篇。其辞哀且伤,使我久不欢。世方忌子名,悲歌声宜吞。能去何足奇,不去人所难。莫学汲长孺,上前论积薪。翱翔公卿间,不失箕子仁。岂羡海藏楼,辟色复辟言。
郑孝胥海藏楼杂诗·其二十八
孔子语闻道,乃曰夕死可。闻道知几人,死者盖已夥。读之每失笑,求道计殊左。道自有生死,安之实在我。畏死而乐生,死遂为子祸。吾今伏孔子,敢死气磊砢。彼云魂有灵,亦未脱缰锁。
郑孝胥十月十四夜月下·其一
风从北来寒,吹此一街月。道人默倚楼,手理冲冠发。
郑孝胥赠高啸桐·其二
吾侪各垂老,畺桂性愈辣。固知不可口,安得变甘滑。无言人已憎,何苦更强聒。此行君勿悔,惜玉宁避刖。苟求心所安,得失等毫末。暂游尘土中,益觉江海豁。天寒病初起,养气幸勿忽。
郑孝胥几道见和留髭诗易韵答之
华风不喜须,所见等妇孺。云何作官人,威仪必先具。西俗何去髯,颔雪意若恶。陶斋每见嘲,还童殊可慕。今年毛绕涿,颜鬓不容驻。汉廷方用少,我意难诡遇。唯堪助苦吟,撚断亦风趣。严侯早相许,爱重及迟暮。相看虽未衰,玉貌殆非故。寻芳更载酒,春至勿自误。窥君珠饰帽,绝叹美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