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作者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 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简介

    《上之回》是唐代诗人李贺借用汉乐府《铙歌》曲题所作的一首。此诗对乐府旧题赋予了新意,借汉武帝刘彻巡行回中(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歌颂西汉王朝战败匈奴奴隶主的骚扰、巩固国家统一的功绩来歌颂中唐时期对藩镇割据的平叛斗争所取得的胜利,宣传了维护统一的思想,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期望。全诗格调明快,笔力雄健,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注释

    ①上之回:系乐府旧题,汉乐府《铙歌》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师。

    ②大旗喜: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皇帝的胜利使军旗也欢欣飘扬。

    ③红云:指红色的大旗连成一片,状如云霞。

    ④挞(tà)凤尾:指吹旌旗,翩翩拂击旗端羽毛。凤尾:旗上的羽饰。

    ⑤剑匣破:据《拾遗记》载,传说上古帝王颛项有把宝剑,常在匣中发出虎啸龙吟般的鸣声。如有敌兵来犯,剑会自动破匣腾空,飞去杀敌。

    ⑥舞蛟龙:比喻宝剑飞舞的情景。

    ⑦蚩(chī)尤:传说中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首领,曾发动叛乱,后被黄帝擒杀。

    ⑧逢(péng)逢:鼓声。

    ⑨庆雷:欢声雷动。一作“庆云”。庆云即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之气。堕地:意思是笼罩大地。

    ⑩惊烟:报警的烽火。海:海内,指全国。这句谓中国大地战争平息,四海之内处处安宁。 

译文

    皇帝胜利归来,大旗欢舞招展。

    红旗如片连片,旗端羽饰随卷。

    宝剑破匣腾空起,恰如蛟龙舞蹁跹。

    黄帝凯旋蚩尤死,战鼓咚咚声震天。

    高天声欢庆,祥笼盖大地。

    地上无烽烟,内千里庆胜利。   

赏析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元和年间,对藩镇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刘辟,元和二年剿灭镇海节度使李锜。这些对藩镇战争的胜利、对人民是个鼓舞,使元和年间出现史家所说的“中兴”现象。李贺从这些胜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写了这首颂诗。   

延伸阅读
  1. 贝宫夫人
  2. 沙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