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简介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纪游,起笔用典点题,笔调略带诙谐调侃。诗中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注释

    ①杨子:指西汉扬雄(一作杨雄)。此处以杨子比杨氏。
    ②淮王:指汉淮南王刘安,这里借指岐王。
    ③兴阑(xīnglán):兴尽。
    ④迳转:路曲折回环。
    ⑤银烛:白亮如银的烛光。此处也可能是火炬(晋代以前称为烛)而非蜡烛。
    ⑥开:舒展,开豁。
    ⑦散玉珂(kē):指骑从游者各自分散而游。玉珂(kē):勒上的玉饰。
    ⑧严:戒
    ⑨拥:谓群聚而行。指归来时,奏乐者走在队伍之前。唐时亲王出行,卤簿中有鼓吹乐,故
    ⑩笙(shēng)歌: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译文

    西汉的扬雄读书写字的贫穷住所,淮南王刘安带着过去一起狂饮。
    兴尽才发现鸣叫的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丁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穿行在曲折的林径,烛光闪闪,等走出去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直游玩到凌晨回城,城门还未开启,一路余兴未尽,照样笙歌相伴。

赏析

    开元八年(720年),岐王李范带领王维等人同游杨氏别业并要求他们写诗,王维接受了岐王李范的命令作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纪游诗,主要写所游之地的美景以及兴尽归去的过程。
    首联即点出题意。“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杨”子便是西汉的儒者扬雄,而淮王便是淮南王刘安。这两人,一个喜好学术,一个擅长学术,可惜未曾谋面。王维写淮南王过杨子谈经之所,并非有意让他们“关公战秦琼”,而是借汉喻唐,将岐王比作好客的淮南王。“载酒”二字乃诙谐之笔,表面看,是说淮王重视贤才,载酒光顾贫寒的杨子宅,实则交代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
    第二联“兴阑啼换,坐久落多。写出了作者游览的无穷兴味,情致独到,别有会心。“兴阑啼鸟换,坐久落多”,“兴阑”,即兴尽,与“坐久”为互文,这两句以极富于诗意的笔法,写出了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的身心俱适的一夜。这一联以景传情,写景入神,体验独特,感情细腻。
    第三联“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这两句写诗人走过曲径,穿过树林,那原本闪烁的烛光,一下子通明起来,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了岐王及其扈从的车。这一联交代了将要回去时的情景。
    尾联写抵达城门时的情况:“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意谓纵情赏玩,深夜始归,其时城门尚未开启,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依然一路笙歌,余兴未尽。写出了诗人对游玩仍有兴趣的情感。
    这首诗善于写景,且多不直接写景。如颔联不直接写杨氏别业的景色如何美好,而是说自己玩赏的时间很长,以至于树上的鸟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越积越多。这样写使诗歌更富有启发性,余味不尽。

延伸阅读
  1. 宋进马哀词
  2. 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