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

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

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其二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简介

    《怀锦水居止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作品。第一首写避乱而去锦水,在四句分截。首联写西征僻,王师未到,战伐多,共讨崔旰。颔联写玄宗曾幸蜀也。颈联写兵乱如是,故天险难以立身,而草堂不复经过矣。尾联惟看巫峡之水,遥连锦水而已;第二首首联言居止所在。颔联草堂近景。颈联远景,此即形胜也。尾联“回首”句,应前“岂重过”,仍结到怀字,惜哉二句,这是对于草堂旧居的怀念。以上诗句都是对于草堂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杜甫在草堂居住实际上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而他的艰苦经营,以及去后的怀念,在他的诗中都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不朽的篇章。这两首诗更表明他对于草堂旧居的怀念。

注释

    ⑴锦水居止:这里指杜甫草堂。

    ⑵舜讴歌:出《孟子》。

    ⑶天险:剑门。《易》:天险不可升也。

    ⑷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代指贫寒之家;陋室。

    ⑸逗:引。

    ⑹万里桥: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设宴送费祎出使东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该桥由此而得名。

    ⑺百花潭:在四川成都市西郊。潭北有唐著名诗人杜甫的草堂。

    ⑻层轩:指多层的带有长廊的敞厅。

    ⑼界天:接天。

    ⑽曛(xūn)日:指天色已晚。曛,日落时的余光。

    ⑾形胜地:山川壮美的地方。

    ⑿茫茫:比喻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译文

    其一

    军队向西开赴讨伐邪恶,尘滚滚战争实在太多。

    我似乎听到了成都一带的父老,正在吟诵着舜帝的《南》之歌。

    安天险终究难以立身,而况溪边的柴门又岂可重过?

    朝朝暮暮的巫峡水啊,引我远思那锦江之波。

    其二

     

    万里桥西,百潭北,那里有我亲手经营的草堂。

    高敞的轩廊都对着流水,苍老的树木饱经风霜。

    西部的岭呈现出接天的白色,夕归中的锦城一片金黄。

    可惜那川壮美的地方,回首遥望已然模糊渺茫。 

赏析

    这首诗作于永泰元年(765年)秋。五杜甫全家离开浣花溪草堂,乘舟东下。九月安(今四川云阳),因肺病加剧,在云安养病,暂住在严明府的水阁里。十月,汉州刺史崔旰攻郭英义,郭奔简州,为普州刺史韩澄所杀。柏茂林等起兵讨旰,蜀中大乱。诗人怀思成都草堂,写了这二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