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作者
    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今陕西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天宝三载,与李白、杜甫、岑参同游梁园(今河南商丘),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简介

    《送李侍御赴安西》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指待发,英凛然;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沉雄而又含蓄;颈联“虏障燕支北”承“万里外”写李侍御将去之地,“秦城太白东”承“一杯中”写饯行之地;尾联劝其勿以离别而惆怅,只须看取宝刀,大展雄图。全声调响亮,节奏高亢有力,处处为志士壮行,为友人增气。句式雄壮,情感豪迈

注释

    ①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②骢:指黑色的骏
    ③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名,这里代指安西。
    ④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⑤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惆怅:失意、难过。
    ⑥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译文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

    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

    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离别时不要难过,看取宝刀称雄。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高适当时在长安。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也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