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作者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简介

    这是颜延之《五君咏》中的第二首,歌咏的对象是魏晋间的名士嵇康嵇康因曾作过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故于当时司氏的政治集团抱不合作的态度。他虽崇尚老庄,喜言养生服食之事,但富于正义感和反抗性,曾勇敢地抨击虚伪的礼法与附炎趋势之士,最后被司昭所杀。此就是通过对嵇氏不谐流俗的倔强性格的歌颂,表现了颜延之本人的人生态度。

注释

    嵇中散,即嵇康。他曾经做过中散大夫,所以世称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两句是对嵇康个性的总述。嵇康不能与世俗之人和谐相处,他自己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说自己想学习阮籍的口不论人之过,“然未能及”,就说明了他禀性的刚直,又说自己“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都体现了他不谐流俗,孤高自傲的品格。又据《黄庭经》注中说,餐霞是神仙家的一种修炼方法,指在幻觉中感到日中五色流霞环绕,于是便蒋甘光流霞吞入口中,是一种得道的途径。中说嵇康天生具有成仙得道的禀性,自然已高出众人之上。《晋书》本传中说他:“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可知嵇氏本人重视自然的禀赋,以为这是得道的根本。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两句从“餐霞人”三字而来,说嵇康的学道求仙,“形解”就是“尸解”,指学仙者遗弃形体而羽化飞升。《文选》李善注中引顾恺之的《嵇康赞》,南太守鲍靓是个有道之士,东海徐宁师事之,徐宁半听到室内有美妙的琴声,很是奇怪,便跑去问鲍靓,鲍氏以为是嵇康在操琴,徐宁问道:“嵇康已被杀,何以还在这里?”鲍氏说:“叔度迹示终,而实尸解。”这就是所谓嵇康“形解”之说的依据。由“形解”而可以证明他已默然仙去。嵇康曾作《养生论》,专论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之道。孙绰的《嵇中散传》中说:“嵇康作《养生论》,入洛,京师谓之神人。”《晋书》本传上也说他以为“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都指出《养生论》一文是嵇氏的力作,这里所谓的“吐论”即指此。“凝神”二字语本《庄子》,如《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其神凝。”又《达生》中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凝神”即指精神达到宁静专一的境界。这里说由嵇康的《养生论》一文即可看出他的精神面貌与深厚的修养。
    如果说“形解”二句主要是说嵇氏的学仙出世思想,那么“立俗迕流仪,寻山洽隐沦”二句则是说他处世的经历。嵇康是个桀骜不驯的人,对当时的政治黑暗深表不满,曾当面奚落过司昭的心腹钟会,他在思想上非汤武而薄周孔,大异于世俗之人的见解。故诗中说他身在俗世却与流俗之见相背。史传上又载嵇康曾采药入山泽,乐而忘返,樵者见之,以为神人。又说他曾入山与隐士孙登、王烈等游,过往甚契,故此诗中说他居于山中能与隐者融洽相处。这两句表现了他与世俗相违而希企隐逸的思想祈尚。

译文

    ①不偶世:不能和世俗之人和谐相处。偶,合,谐。
    ②餐霞人:即神仙。据《黄庭经》注说,餐霞是神仙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就是在幻觉中感到日中五色流霞环绕着自己,于是便把日光流霞全吞入口中。
    ③形解:尸解。据迷信的说法:求仙的人修炼成功时就能遗弃形骸羽化飞升。在晋朝时就有过关于嵇康尸解成仙的传说。验:证实。这句是说嵇康尸解而去就可以证实他已经默然成仙了。
    ④吐论:发表议论,指嵇康写作《养生论》。凝神:言修养心性达到凝静专一的境界。这句是说:从其《养生论》就可以看到他是深知凝神之理的。
    ⑤立俗:置身于世俗之中。迕:违背。流议:流俗的议论。洽:融洽。这二句是说嵇康处于世俗之中,见解总与流俗之论相背逆;居于林,和隐逸之士却能融牵邰希萼处。或疑上句当作“立议迕流俗”,是说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议论是与流俗相背逆的。
    ⑥鸾翮(hé何):鸾的翅膀。铩(shā杀):伤残。鸾、龙都是借指嵇康,《晋书·嵇康传》说:当时人们都以龙、凤比喻嵇康,说他是“龙章凤姿”。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说:鸾和龙虽然有时受到摧残,但它们的本性却是任何人也不能使之驯服的。
     

延伸阅读
  1. 向常侍
  2. 阮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