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四日,会无咎之随斋。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坐客翛然,无复有病暑意。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攻落佳人白玉肌。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简介

    减字木兰花·回落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词上片写日落,疏掩映,坐间寒泉一派清凉;下片写后清醒,飞澜发声,水洒荷花,宛如散落在美人肌肤。这里环境气氛宜人,毫无暑天的燥热之感。
    此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善譬巧喻,体物入微的艺术才能。

注释

    减字木兰: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平仄互换。
    ⑵无咎:即晁补之,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任扬州通判,东坡属吏。随斋:晁补之在扬州的寓所。
    ⑶汲:取水。
    ⑷渍:浸泡。芙蓉:荷花
    ⑸翛(xiāo)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洒脱自如。
    ⑹病暑:苦于酷暑。
    ⑺回:旋转。景:同“影”,日影。
    ⑻清微:清凉微细,犹清和,毛传《.大雅·杰民》“穆如清风”:“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⑼不湿衣:谓寒意沁肌。
    ⑽“百尺”句:谓从布满青苔的百尺井中汲水。澜,波浪。
    ⑾麾:同“挥”,挥洒。
    ⑿白玉肌:指白荷

译文

    二十四日,在晁补之扬州的寓所与他会面。主人从井里汲水灌入大盆中,浸泡白荷花,在座的客人无拘无束,没有苦于酷暑的感觉。
    送走了回旋的热风,落日美景,迎来了东墙上散乱的疏竹月影。满座宾客渐渐感受到些许的清冷。寒泉并未溅湿薄衣,寒意却袭入了袖筒。
    梦断酒醒,百尺喷泉从绿井里发出鸣声。挥洒的散落在白芙蓉一白玉美人般的肌肤之中。

赏析

    此词当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五月,当年二月苏轼以龙图阁大学士知扬州。晁补之时任扬州通判,为苏轼属吏。二人会于扬州晁氏随斋。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五月底,天气已热,苏轼去访晁补之。晁补之在书斋里放了一盆白荷花,盆中清泉四溢,顿觉暑意全消。苏轼作《减字木兰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