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烈日日正中,时有叛将号群兇。
平人血染大溪浪,比屋焰照鹅湖峰。
白刃纷纷避行路,六合茫茫何处去。
妻见夫亡不敢啼,母弃儿奔那忍顾。
药市申公鬓有霜,卧病经时不下床。
平生未省见兵革,出门正尔逢豺狼。
豺狼满市如流水,追索金缯心未已。
可怜累世积阴功,今日将为兵死鬼。
世宁孝行何高高,慨慷性命轻鸿毛。
尔时自欲赴黄壤,欣然延颈迎霜刀。
至孝感兮天地动,白日无光百川涌。
三刀不死古今稀,一命自有神灵拥。
群贤激赏争作歌,要使汝名长不磨。
何时上书达天听,诏加旌赏高嵯峨。
作者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