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简介

    《王命》是唐代大杜甫的作品。此诗前四句描写了吐蕃步步紧逼,官军连连失利的情况;后四句继续写吐蕃入侵后的惨状和心情。全诗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注释

    公元七六三年八月四日,杜甫知己房琯死于阆州僧舍,他于九月由梓州赴吊,此诗即在阆州时作。这年七月,“吐蕃大寇河陇,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见《旧唐书·代宗纪》)。便是此诗的历史背景。

译文

    ⑴王命,这里指王朝的命将、命官。《诗经》有“王命南仲”、“王命召伯”等语。

    ⑵汉北,汉水源之北,即上举诸州地。巴西,原为郡名,此犹言川西。

    ⑶此二句承“汉北”。上句言战则无功,下句言和亦徒劳。埋,埋没。血埋,极言将士战死者之多,骨断,骨折。是说使臣鞍往来,骨为之折。《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广德元年四,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使于吐蕃,为虏所留。”诗当即指此事。

    ⑷此二句承“巴西”,下即专言四川。栈,栈道。牢落,形容被烧栈道的残破。大概为防吐蕃深入而自行烧断。坛,将坛。汉高祖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按自七六二年七月严武去蜀后,蜀多变乱,杜甫思得严武再镇蜀,但事殊渺茫,故有“苍茫”之感。杜甫《八哀诗》:“公来重,公去山轻。”又《诸将》诗:“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就都是称美严武的。

    ⑸汉武帝命唐蒙通郎(汉时南彝国名,今贵州西境),蒙擅自“发军兴制”“转粟运输”,民多逃亡。武帝因遣司马相如使蜀,相如作《喻巴蜀檄》,向巴蜀人民说明,那都不是朝廷本意。杜甫切盼唐代宗能注意镇蜀的人选,盼望之切,故至于恸哭。

赏析

    文学赏析

    前四句:“汉北豺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描写了吐蕃步步紧逼,官军连连失利的情况。在边境,入侵者如狼似虎,取河西,陇右之地,鲜血淹没了将士的铠甲,出使的大臣在鞍上伤亡严重。西川节度使高适奉命于岭(又称西山)、维、保三州设防,军情正急。后四句:“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继续写吐蕃入侵后的惨状和心情。忧愤地望着新近被烧毁的栈道,茫然地看着原来修筑的庙坛,深深地回忆着当年蜀国的教训,真想当着朝廷派来的王官大哭一场。

    这结果是谁造成的?是朝廷的腐败无能,是国家的衰败迹象。作为爱国诗人的杜甫,通过这首诗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名家点评

    《杜臆》:

    “骨断使臣鞍”,谓遣使之无益也,故题。“王命”,诗意在此。要在得名将以御之。而时尚无之,故“苍茫旧筑坛”。

    《义门读书记》:

    言将帅自立。如此使事,意味乃长(“苍茫”句下)。

    《杜诗详注》:

    题曰《王命》,望王朝之命将也。

    《读杜心解》:

    “汉北”、“巴西”并提。三、四,总统言之,五、六亦总,而诗意却借“旧筑坛”句,度落“喻蜀”、“王官”,此则以“王命”命题之意,双起单收,在蜀言蜀也。 

延伸阅读
  1. 有感五首
  2. 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