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简介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是一首集句词,其体式源于集句。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的词作,既有他为人熟知的豁达开朗、处之泰然的一面,亦有痛苦、挣扎的灰暗一面。全词取唐人诗句不仅均符合词人当下的境遇、身世、心态,而且信手拈来,仿若己出,经过他贯注心血的再创造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注释

    ①怅望送春怀:截取唐人杜牧《惜春》:“春半年已除。其余强为有。即此醉残,便同尝腊酒。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②渐老逢春能几回:此句取杜甫《漫兴九首》第四首:“二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为杜甫流落成都时所作之绝旬。
    ③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稍稍改动了许浑林寺别友人》一诗:“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花满谢城伤共别,鸣萧寺喜同游。前月落杉晚,深清枕簟秋。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④何况清丝急管催:此句选自刘禹锡的《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五首之三:“今朝无意诉离杯,何况清弦急管催。本欲醉中轻远别,不知翻引酒悲来。”
    ⑤吟断望乡台:取自李商隐《晋昌晚归上赠》一诗:“西北朝天路,登临思上才。城闲烟草遍,村暗回。人岂无端别,猿应有意哀。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台。”
    ⑥万里归心独上来:来自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旧》诗:“月沈高岫宿开,万里归心独上来。河畔飞扬子宅,边花盛越王台。泷分桂岭难过,瘴近衡峰雁却回。乡信渐稀人渐老,只应频看一枝梅。”
    ⑦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譬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尾联:“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千岁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夜凉溪馆留僧话,定苏潭看月生。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⑧一寸相思一寸灰:结尾之笔取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二:“飒飒东风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什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赏析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这首词便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