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作者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简介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作品。这两首诗借景抒情,融情入境。第一首以浪漫的构思,奇特的设想,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第二首写诗人漫步于水榭亭边的幽径,条、花影、幽径、鸣,淡晴之景迷蒙幽寂,烘托了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诗歌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表现婉曲,韵味幽深,别具采。

注释

    ⑴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

    ⑵无那:无奈。

    ⑶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⑷末两句作者原注:“予去年正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   

译文

    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了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
    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
    春天像青又像白、不浓又不淡的天色,正是初晴景象;就在这春空里,柳絮将飞又落下。
    无奈这美好的春日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杯中来吧。

    这里边有台榭,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不需要随从,独自一人在这里漫步就很好。
    春天初暖,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
    经过一番冲刷的园林,道路更洁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窝的小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
    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可惜少了丰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

赏析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春天,当时作者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提举广东常平盐之职。一说这组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万里离家南行赴广州任职,三月抵达广州官舍。此时诗人虽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当年,他对国家分裂,北方大好河山沦于敌手,感到悲愤。他对宋孝宗重用奸党,打击忠臣,不图恢复,甚为忧虑。他因直言谏诤,屡遭排斥,官职频迁,心情颇为忧郁,对于仕宦有些厌倦,因而产生归隐之念。他在《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诗中说:“游倦当自归,非为猿怨。”故上任后,常有叹老嗟衰、思乡怀旧之感。这组诗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