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作者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简介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是南宋李好古的的感怀之作。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作者的《碎锦词》中就有好几首怀古伤今的词,此为比较好的一首。上片寓情于景,抒发兴亡之感慨。通过单调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劫后的荒凉,痛悼国家不幸,慨叹千年兴亡,表现出作者对国事忧虑的惆怅心情。下片追忆少年时杀敌报国的豪情与理想,感叹自己功业未就,壮志难酬
    词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慨放到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表现,写得苍凉悲壮,慷慨生哀,极能感动人心

注释

    ①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梁何逊《慈姥矶》:“远岸平沙合。”浅草:短草。
    ②茫茫:遥远貌。几:几度。
    ③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④底事:何事。谩:徒然。
    ⑤伏:制服。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ZhōnghángYuè),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⑥馘(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名王:指金兵的统帅。
    ⑦沙场:战场。
    ⑧击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⑨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⑩维扬:即扬州。

译文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赏析

    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李好古一直少年有大志,但无报国的机会。其《碎锦词》中就有好几首怀古伤今的词。这首词是作者路过扬州时,面对扬州屡遭破坏的历史事实,缩写的伤感惆怅之作。该词没有把重点放在残破的景象上,而是把重心放在自己保家卫国的责任上,并尖锐地指出这是统治者不纳忠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