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
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谿,夜宿水声中。
爱兹林峦好,结宇向谿东。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愿谢区中缘,永依金人宫。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作者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