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明.李时珍著。 五十二卷。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释名
石 、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胃中虚热、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释名
镜面草。

气味
辛。

主治
吐血、鼻血。用镜面草,洗 净。捣烂,泡服。
小儿头疮。用镜面草晒干为末,加轻粉、麻油敷搽,有效。
手指肿痛。用 ..


释名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耳鸣耳 ..


释名
石革、石皮、石兰。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 ..


释名
金钏草、凤尾草、七星草。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用根泡油涂头上,能大生毛发。



释名
天胡荽、野园荽、不食草、肠草。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服。
目疾,翳障(目赤肿胀, ..


释名
慎火、戒火、据火、护火、辟火、火母。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小儿惊。用景天(干)半两、麻黄、丹参、白术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浆水调 ..


释名
荷叶

气味
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
耳出脓。用虎耳草捣汗滴耳内。
痔疮肿痛。用虎耳草阴干,烧烟放桶中薰疮痛处。



气味
甘,寒,微毒。

主治
汤火灼疮,研贴之。



释名
绿梅花白梅,红梅花

气味
酸、涩、平。

主治
胁肋胀痛,脘闷胀气,纳食不香;咽中似有物作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