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项痛附)
黄帝问曰∶病头痛,数岁不已,此何病也?岐伯对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骨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
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足阳明、太阳(一作阴)。厥头痛,脉痛,心悲喜泣,视头动脉反盛者,乃刺之,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噫(《九墟》作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阳(一作阴)。厥头痛,员员而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痛甚耳前后脉骨(一本作涌)热,先泻其血,后取足太阳少阴,(一本亦作阳)。厥头痛,痛甚,耳前后脉涌有血,泻其血,后取足少阳。真头痛,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不可取于俞,有所击坠,恶血在内,若内伤痛,痛未已,可即刺之,不可远取。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风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头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颔痛,刺手阳明与颔之盛脉出血。头项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顾,刺手太阳(一云手阳明)。颔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经刺人迎立已。
头痛,目窗及天冲、风池主之。厥头痛,孔最主之。厥头痛,面肿起,商丘主之。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
有北宋熙宁二年初刊本、南宋及元刊本、明正统二年(1437)重刊本、嘉靖刊本及《医统正脉》刊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