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五脏五 ,愿闻其数?岐伯对曰∶人有五脏,脏有五变,变有五 ,故五五二十五 ,以应五时。
肝为牡脏,其色青,其时春,其日甲乙,其音角,其味酸(《素问》曰肝在味为辛,于经义为未通。)
心为牡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素问》曰心在味为咸,于经义为未通。)
脾为牡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
肺为牝脏,其色白,其时秋,其日庚辛,其音商,其味辛(《素问》曰肺在味为苦,于经义为未通)。
肾为牝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谓五变。
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 ;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 。曰∶诸原安合,以致五 ?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 。
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一作络)满而血者病在胃(一作胸),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矣。故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论五脏相传所胜也。假使心病传肺,肺未病逆治之耳。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
有北宋熙宁二年初刊本、南宋及元刊本、明正统二年(1437)重刊本、嘉靖刊本及《医统正脉》刊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