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汜水寄和甫
虎牢关下水逶迤,想汝飘然过此时。洒血只添波浪起,脱身难借羽翰追。留连厚禄非朝隐,乘隔残年更土思。已卜冶城三亩地,寄声知我有归期。
王安石书八功德水庵
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
王安石示平甫弟
汴渠西受昆仑水,五月奔湍射黄矢。高淮夜入忽倒流,碕岸相看欲生嘴。万樯如山矻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自闻留连且一月,每得问讯犹千里。老工取河天上落,伏砾邅沙卷无底。土桥立马望城东,数日知有相逢喜。墙隅返照媚槐谷,池面过雨苏篁苇。欣然把手相与闲,所愿此时无一诡。岂无他忧能老我,付与天地从今始。闭门为谢载酒人,外慕纷纷吾已矣。
王安石示董伯懿
穿桥度堑只闲行,咏石嘲花亦漫成。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
王安石示德逢
先生贫敝古人风,沔想柴桑在眼中。怜愍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深藏组丽三千牍,静占宽闲五百弓。处世但令心自可,相知何藉一刘龚。
王安石示安大师
道人深北山为家,宴坐白露眠苍霞。手扶梲杖虽老矣,走险尚可追麏麚。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深寻石路仍有栗,持以馈我因烹茶。
王安石世上
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
王安石食黍行
周公兄弟相杀戮,李斯父子夷三族。富贵常多患祸婴,贫贱亦复难为情。身随衣食南与北,至亲安能常在侧。谓言黍熟同一炊,欻见陇上黄离离。游人中道忽不返,从此食黍还心悲。
王安石省中沈文通厅事
竹上秋风吹网丝,角门常闭吏人稀。萧萧一榻卷书坐,直到日斜骑马归。
王安石射亭
因射构兹亭,序贤仍阅兵。庶民观礼教,群寇避威声。城垒前相壮,溪山势尽倾。宜哉百里地,浮鼓未尝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