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秦始皇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王安石七星砚
余闻星堕地,往往化为石。石上有七星,此理余莫测。持来当白日,光彩不为匿。恍如起鸿蒙,俛仰帝垣侧。当由偶然似,见取参笔墨。豪心荡珍异,乐以万金得。南工始为伪,傅合巧无隙。亦时疑世人,故自有能识。
王安石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漳南开士好丛林
漳南开士好丛林,慧剑何年出水心。独往便应诸漏尽,相逢未免故情深。槛窥山鸟有真意,窗听海潮非世音。一笑上方人事好,不知衰境两侵寻。
王安石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宠参时宰道人琳
宠参时宰道人琳,气盖诸公弟季心。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摇摇北下随帆影,踽踽东来想足音。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
王安石牛渚
历阳之南有牛渚,一风微吹万舟阻。华戎蛮蜀古百川,合为大江神所躔。山盘水怒不得泄,到此乃有无穷渊。朱衣乘车作官庥,操制生杀非无权。阴灵秘怪不欲露,毁犀得祸岂偶然。
王安石霾风
霾风携万物,暴雨膏九州。卉花何其多,天阙亦已稠。白日不照见,乾坤莽悲愁。时也独奈何,我歌无有求。
王安石灵山
灵山宁与心为仇,斤斧侵凌自不休。水玉比来闻长价,市人无数起相雠。
王安石李君昆弟访别长芦玉淮阴追寄
怒水凭风雪垄高,乱流追我只鱼舠。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道义当成麟一角,文章已秃兔千毫。後生可畏吾知子,南北何时见两髦。
王安石离北山寄平甫
日月沄沄与水争,披襟照见发华惊。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休向朝廷论一鹗,只知田里守三荆。清溪几曲春风好,已约归时载酒行。
王安石净相寺
净相前朝寺,荒凉二十秋。曾游减劫坏,今遇胜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