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久看遍门前山,兀倚湖光壁挂杖。
花时台馆颇照眼,亦依蜂蝶媚寻丈。
尚书禊约竟临存,张饮联吟付双桨。
发兴携为玲珑游,魂迎草树初旭朗。
飞车剎那百里外,谈古都杂雷霆响。
临安山势万龙鸾,偏矗一峰如侧掌。
折旋危堑苍霭垂,迭缘梯级出瓮盎。
披襟呼吸元气中,鸟声不到吞魍魉。
磨崖题刻宋逮明,苏留打字尤倔强。
(九折岩三字为东坡书)绝顶旁得三休亭,坡谷佛印余石像。
偃蹇从呼学士松,下接烟岚浮泱漭。
坡公别摹笠屐图,厕以杨琳眉映嗓。
千载争存好事人,祈盖把茅庇灵爽。
(明知临安县蜀人杨琳别筑亭摹刻东坡像并列己像于右今与三休亭皆倾圮)入憩僧堂饱蔬笋,辟谷少年解供养。
(寺僧不归有号辟谷客居此为设食)空阶红湿牡丹肥,层架碧侵苔藓长。
抔土导寻琴操墓,幻景幽情一摩荡。
归径依稀衙鼓传,卧治专城泣吾党。
隔岁联登天目巅,重过侠骨闭黄壤。
(去岁游天目故人左南孙宰临安供张伴游今殁将一岁归葬矣)肺腑哀乐通造化,终契裹粮适莽苍。
鸦点摇空落照迷,掉首犹缠天际想。
作者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简介
    原题:庸庵尚书至自沪三八日携犹子子式命汽车招闲止与余同游临安玲珑尚书有余亦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