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作者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简介

    饮马长城窟行》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乐府体边塞诗。此先描写了悲壮的塞外之景,然后描述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最后写对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的勉励及自勉、对边境安宁、四境宾服的向往。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

注释

    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译文

    塞外悲凉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赏析

    贞观四年(630年),唐将李靖率领大军一举扫除东突厥对内地的侵扰,李世民为了纪念这一胜利而创作了此诗。 [4]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李世民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曾“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能与此诗有关联。

延伸阅读
  1. 咏雨
  2. 赐萧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