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山阴道,应接靡馀隙。古之会心人,咸于此躅踯。

每思造物怀,平分流峙脉。其中应有异,时情安可获。

东游觅山隐,南寻见李白。禹穴藏书处,实补东南坼。

萧条数百年,此意谁相索。诗人王季重,山水群徵辟。

水山多幽韵,诗人少俗格。碧柳垂陶门,青峰归谢宅。

陶谢不复还,水山动其魄。骚歌有馀地,风雅无偏窄。

诗人欲继之,自许耽佳僻。身携元化符,手把古刀尺。

中开金简文,上窥垂露迹。何必嵩高竹,备徵科斗策。

岂俟蜀中桐,一扣临平石。精灵既默聚,要妙归捃摭。

颇疑会稽来,此称再玄辟。虚谷罕剩藏,幽泉避刻画。

诗人忽回首,风尘仰飞舄。朝辞幽桂枝,暮整金台轭。

尽收萝薜颜,大启烟霞癖。非关情性殊,毋乃盛名迫。

居诸不让人,晚暮徒相逆。一刺虽灭磨,孤襟犹夙昔。

是时清梦馀,水山诏远客。未必喧如静,方思损胜益。

春云入画图,秋霜留几席。归来慎勿迟,岩阿转清碧。

作者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