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
两度六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
犹嫌数骑傅书札,剩喜千山入肺肠。
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
作者
-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简介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这一年三月,宋高宗将葬,翰林学士洪迈根据宋孝宗赵之意,以吕颐浩、赵鼎、张俊、韩世忠四人配飨庙祀(即在宗庙中陪同帝王接受祭祀)。杨万里时任秘书少监,力陈主战派文臣张浚也应在配飨之列,与洪迈相争执,说洪迈“指鹿为马”,言语中得罪了宋孝宗,孝宗不悦,说:“万里以朕为何如主!”(杨万里说洪迈指鹿为马,是把洪迈比作赵高,同时孝宗也就被比成秦二世了)杨万里于是请求外任,被任命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知州。朝命下达后,杨万里随即启程,途中寄宿在南屏山兴教寺。此诗题为“明发南屏”,是早上从南屏启程出发的意思。
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雨过天晴,到处飘散着野花醉人的香气,一条沙路通向远方。这是杨万里从南屏出发时见到的景色,同时也是诗人当时心情的写照,这两句诗中非但没有一点酸楚的味道,反倒透露出诗人自然明朗的心境。在在,处处;到处。迢迢,路途遥远的样子。
两度立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我两度在朝为官的生涯到如今结束,一生行路奔波在他乡为客,到今天总算是踏上回江西的路了。立朝,指在朝为官。结局,结束。杨万里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为国子博士,在朝为官,历任太常博士、太常丞等职,后于淳熙元年(1174)返回家乡。淳熙十一年(1184)任吏部员外郎,再次入京为官,所以诗中说“两度立朝”。杨万里是江西人,筠州也在江西,所以说是“还乡”。
犹嫌数骑传书札,剩喜千山入肺肠――不时有人骑马赶来送信,这些繁文缛节真有些让人生厌,但想到一路上能领略不尽的山川景致,还是让我喜不自胜。杨万里此次离开杭州,得诏即走,没有和同朝的官员朋友告别,所以路上还有递送告别书信的使者骑马赶来。剩喜,多喜。
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在前方登船的地方,可不要看到自己倒映在江水中斑白的头发。沧浪,古水名,此处用来借指青苍色的水。杨万里为官尽忠职守,却因立朝直言敢谏得罪皇帝而外任,虽然胸襟透脱,但若是在江水中看到自己的白发,想到一生辛苦为国,却如此离去,怎能不伤怀?这样结尾,既不失豁达的风度,又婉转含蓄地暗示出诗人内心的愤懑。
杨万里《诚斋江西道院集序》曾记载,在赴筠州途中,“先是舟经钓台,地主故人陆务观载酒相劳于江亭之上,索诵近诗,因举‘两度立朝(今)结局’之句,务观大笑曰:‘立朝结局,此事未可料;《朝天集》(杨万里诗集名,收录从淳熙十一年十月到淳熙十五年三月的诗作)真结局矣。’因并书之自笑云。”杨万里在其众多诗作中单单出示此篇,可见此诗是颇能表达诗人当时心境的。
历来诗人仕途受挫,离京外任之际所作的诗大都有一种酸楚不平之气。然而杨万里此诗诗境自然明朗,并没有败弱之笔,当是文如其人之故,诗中的豁达坦荡之气正是源于杨万里刚直不阿,视功名利禄如敝履的人格。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杨诚斋立朝时,计料自京还家之裹费,贮以一箧,钥而置之卧所。戒家人不许市一物,恐累归担,日日若促装者。”诗人在朝之时,已经知道自己早晚会触怒权贵,至于权位风光,他是毫不留恋的,因抗言直谏而被外任,或许早在意料之中,诗中没有一点牢骚之气也是理所当然了。
从艺术上看,此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紧凑,不失为一篇佳作。首联以写景起,写出一种乐观愉悦的心情;颔联点出此次行程的缘由:立朝已结局矣;颈联笔锋一转,写出对官场的鄙弃、对自然的喜爱;尾联再回到行程上来,“莫将白发照沧浪”,下笔含蓄,留有馀味。清人纪昀曾说此诗“通体警策”,的确十分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