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作者
-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简介
春天的阴云低低地笼罩着绿草如茵的旷野,船行江上,一树树鲜花不时地从眼前掠过。傍晚时分,将小船停靠在古老的祠堂附近,在满川风雨之中欣赏着潮起潮落。
注释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译文
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赏析
本篇是一首咏景抒情诗,诗人借描写春日晚景,抒发其内心的孤寂情绪。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这两句侧重写白天行舟所见。毕竟是春天来了,虽然阴云低垂,笼罩四野,但仍然可以看见两岸青青的芳草。在昏暗的天色里,河岸上不时闪过的一树一树色泽幽暗的怒放的鲜花。“一树明”与“幽花”是随距离而变化的结果,远则“幽暗”近则“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两句写傍晚泊舟所见。在这里,诗人选择的泊舟地点既不是“星火”点点的渡口,也不是喧嚣的集镇,而是清冷凄楚的“古祠下”。这和诗人此时的心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作品表现的需要,只有此时此地才能在“满川风雨”中“看潮生”。在夜幕的覆盖下,风雨“满川”,河水喧涨,景象固然别有一番情致。诗人用“满川风雨”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了一幅奔腾、喧嚣、浩荡的“夜雨图”,尤其是“看潮生”三个字更可谓是的点晴之笔。形象,传神,令人读之仿佛置身于其中。
我们欣赏这首诗,着眼点应放在人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变化上。白天船行江上,相对于行进中的诗人来说,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教人不禁将诗的意境与诗人经历的宦海沉浮联系在一起,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