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少年时,辛勤事诸父。诸父为桃州,物宜皆可数。

事君勤职贡,采茗先谷雨。劭农井田桑,科薅重锄斧。

城西大灵祠,措意初似禹。将通吴境河,身自同豕伍。

期妇来饷时,坛上必鸣鼓。一为乌所误,愧恨去不睹。

至今存遗堤,五丈立坚土。正如开轘辕,黄熊惭启姥。

功利欲及民,血食宜簋簠。祠後有高山,山头多栋宇。

此实诸父为,禾麻可就俯。岁登有乐事,或亦作歌舞。

赋诗当清明,解禊思洛浦。其言在黑石,往往被乐府。

于今三十年,追想渐成古。公将乘朱轮,去问民疾苦。

治术自有具,薄言无所补。缺将陈迹书,又且剧莽卤。

作者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