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简介

    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注释

    ⑴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此诗题下原注:”《丹阳记》:亭是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因以为名。“据《晋书·谢安传》等史料,谢安从未有过征虏将军的封号,这里“谢安”应是“谢石”之误。

    ⑵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⑶绣颊(jiá):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⑷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译文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照着征虏亭。远望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赏析

    此诗开头“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延伸阅读
  1. 自遣
  2. 胡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