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帜纵横二十年,岂知闰位在于阗。
桐江空系严光钓,震泽难回范蠡船。
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传。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作者
    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ào)岛(今浙江象山南)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于杭州遇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简介

    甲辰八月辞故里》是张煌言所作的两首。该诗诗题辞故里,而诗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辞人世。面对死亡的命运,抗清英雄张煌言在诗中所抒发的,不是对生的留念,也不见半点悲戚。充塞全诗的是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

注释

    创作背景
    公元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擒杀弘光帝。张煌言与刑部员外钱肃乐、浙东志士董志宁等遂组成数千人的队伍在宁波城隍庙集会,拥立鲁王朱以北上监国。张煌言亲赴台州迎鲁王,被授以“行人”之职,至绍兴,又被授以翰林修撰,并任“入典制诰,出领军旅”之事。
    《甲辰八月辞故里》共两首,甲辰,指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是年七月,张煌言在其隐居处南田悬岙岛(今浙江象县南)被俘,押至鄞县;八月初,解往杭州。临近出发的时候,为张煌言送行的有几千人,张煌言辞别故乡父老,赴杭就义。临行慷慨写下此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国亡家破后,矢志不渝的抗清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决绝之心。

    作品鉴赏
    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译文

    ⑴义帜句——作者从开始起义到被捕,先后共十九年,这里是取整数。
    ⑵闰位句——闰位,《汉书.王莽传》:“余分闰位,”说王莽不得正王之命,象积累若干年多余的天数而成闰,不是正规的月份一样,不能当正统的皇帝;这里有王运、天命的意思。于阗,汉朝时候西域国家之一,这里借指满清。
    ⑶桐江句——严光,东汉高士,光武帝要他出来作官,他在富春江(即桐江)隐居不出,以耕田钓为乐,在他隐居处有钓鱼台古迹,钓是钓
    ⑷震泽句——范蠡,春秋越国大夫,《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震泽是太湖的古名,五湖是太湖的别名。
    ⑸鸿毛——比喻轻,《汉书.司马迁传》:“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⑹碧血——见谢翱《西台哭所思》注③。
    ⑺日月句——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辉的意思。于氏,指于谦,见于谦出塞》作者简介。
    ⑻乾坤句——乾坤,天地。岳,指岳飞,见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作者简介。
    ⑼赤手——空手。
    ⑽借一枝——即借一枝栖,李义府《咏》:“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
    ⑾素车——素车白,指送丧的行列。
    ⑿怒涛句——鸱夷,革囊,《国语》:吴国忠臣申胥(伍子胥)死谏吴王,吴王不悦,“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后人传说,伍子胥尸体投江之日,天也被激怒了,江潮特别汹涌,也有说怒潮是伍子胥的忠魂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