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简介

    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载,该于1932年711日写赠本初枝,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攻上战争爆发时,鲁迅的家正在火线之下,屋里中了四弹,十几块玻璃被打碎。直到2月6日,由友人的帮助,才离开险境。对战争中侵略者进行的血腥屠杀,鲁迅极为愤慨。他后来说:“今年春适在火线下,目睹大戮,尤险,然竟得免,颇欲有所记叙,然而真所谓无从说起也”(1932年6月5日致台静农的信)
    山本初枝,日本歌人。1916年随丈夫来到中国,在内山书店经人介绍鲁迅相识。山本初枝住在内山书店后面的千爱里,和鲁迅住的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仅隔一百米左右。当时共同受到战争的惊吓,有共同感受到战争的萧条。鲁迅看得很清楚,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日本人民,包括侨居在中国的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在这次战争中,鲁迅一家和山本初枝一家是一次“共患难”的经历,是值得纪念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影响作者与山本初枝的友谊,在山本初枝回国时,鲁迅即以此诗相送。山本初枝回国后,和鲁迅继续保持着通信的联系。

    注释赏析编辑
    暂敛残春在。“战”是指“一二八”战争。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攻上海,当时驻扎在上海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下和上海人民一起,奋起抵抗,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暂敛“是指一二八战争时,由于当局错误的领导和指挥,十九路军被迫撤退,5月5日国民党政府满足了帝国主义提出的侵略要求,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送沪停战协议》。暂敛,表示暂时停止,类似的战阵有可能随时发生,说明鲁迅对侵略者的本质看得很清楚。
    重炮清歌两寂然。寂然,指寂静、萧条。炮声虽然寂然了,人民群众还沉浸在战祸的悲痛之中,不像往常那样热闹了。鲁迅当时的一封信中说:......一切如常,惟市面萧条,四近房屋多残破,店不开市,故购买食物,颇不便当耳。”
    这就是重炮清歌两寂然的真实情况。鲁迅之所以用清歌的寂然来表示市面的萧条,是因为山本初枝是歌人,她是关心歌声的。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棹,长的桨,这里指。1932年7月山本初枝和丈夫要离开中国返回日本。鲁迅在知味观设宴送别。鲁迅7月11日的日记记有:“午后为山本初枝女士书一笺”即本诗。战争并没有影响作者与山本初枝的友谊,反而增进了他们的友谊。现在山本初枝要回国了,鲁迅衷心的写诗祝她一路平安。鲁迅写了这首诗却说“无诗”,这是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的诗算不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