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作者
    裴迪(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王维答赠裴迪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简介

    裴迪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之一,早年与王维、崔兴宗等隐居终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座上常客,“辋水周于舍下,别涨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宾主咏辋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就是著名的《辋川集》。《华子冈》就是其中的一篇。
    王维曾这样描述他们对华子冈的感受∶“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池也。”(选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裴迪此诗描写的正是这秋晚的华子冈景色。

    这首诗,诗人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草露、光、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的连缀成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艺术面,着墨不多,而极富神韵。
    ‘还家’与‘落日’响应,不仅点出了诗人以游览多时,而且也画出了作者游兴未尽,漫步下岗的悠然自得的形象。光,指落日的余晖。‘侵’有逐渐侵染之意.‘山翠’之苍翠欲滴的山色。用一‘拂’字,增强了动感,使人想见那山色是如何的苍翠可爱,柔和多姿。
    这‘侵'和‘拂’都可说是‘活字’,使句子活了全诗活了,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他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轻拂着诗人的衣衫,表现了对诗人眷恋不舍的深情。

    落日西下,松渐起,诗人游兴未尽,漫步在回家的山间小道上。全诗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诗人对所见所闻的独特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亦动亦静的艺术画面。首句一“落”一“起”两个相对应的动词,把夕阳西下、晚风初起的黄昏景色鲜明地勾画出来,人们可以看到夕阳悄悄躲入山后,微风轻轻掠过松林。第二句紧扣上句,正当秋高气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风吹拂,路边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挥发殆尽了,所以说“草露晞”。后两句写云光、山翠。云光指傍晚的夕阳余晖,山翠即山气、山色,山色青缥,谓之翠微。这里诗人也用了两个动词━━“侵”和“拂”,侵有侵染之意,形象地描写出诗人在夕阳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岗的生动情景。“山翠拂人衣”一句,暗里转换了主宾关系,赋予薄暮明灭的山色以主动性,增强了景物的动感。拂有吹拂之意,云光山色,追逐着诗人的脚步,吹拂着诗人的衣衫,从反面又衬托出诗人对华子岗景色的喜爱和流连。
    诗中的“侵”字写夕阳的余晖逐渐消褪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表现了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作者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寥寥二十字,寓诗人独特的感受于寻常的山间景色之中,笔墨疏淡而意蕴超远。前人论王、裴辋川唱和,说“神与境会,境从语显,其命意造语,皆从沈思苦练后,却如不经意出之,而意味、神采、风韵色色都绝”(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