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安曲肱,浮云谢非望。我生罹百忧,魂梦鲜舒畅。

何当高枕卧,心境两平旷。眷怀陶靖节,赏菊倾清酿。

北窗寄傲时,自谓羲皇上。采采黄金英,清华谢天贶。

盈盈古锦囊,高雅绝时尚。曲屏深幌间,夕静幽香飏。

因之参睡禅,无尽秘密藏。万缘付消磨,一梦任疏放。

相期保晚节,古谊吾何让?宁须作警枕,重拥将军帐。

作者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月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雪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