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作者
-
李流芳(1575~1629年),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南直隶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 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崇祯二年,卒于檀园,享年五十五岁。
简介
《黄河夜泊》是明代文学家李流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漂泊他乡,夜宿时所看到黄河边凄凉的景象,发出一生漂泊已久的伤感。全诗质朴简练、浅近率直,耐人咀嚼。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客异乡、仕途艰难的惆怅与感伤。
注释
寒沙:寒冷的沙滩。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平野:平坦的旷野。
天荒:极言空间无尽或历时久远。
吴会:吴地的会稽,即作者故乡。
燕台:指燕京,今北京。明朝的京城。
译文
月光下黄河横躺,月光下战场似的黄沙漫漫。
轰隆隆的奔流翻腾不息,荒野伸向无尽的远方。
书信难寄遥远的会稽,去燕台的路啊还很漫长。
我这样长年的四处漂泊,竟再也不觉得是客居他乡。
赏析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诗人离开客游经年的南京,怀着“长路有时到”(《白门七夕》)的自信,北上京师应试。当时明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境地,朝政腐败,阉党专权,地方势力的反叛和农民起义迭起。作者满怀羁旅愁思和无路报国的忧叹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