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去乡县,飘飖瞻节旄。扬鞭发武威,落日至临洮。

主人未相识,客子心忉忉。顾见征战归,始知士马豪。

戈鋋耀崖谷,声气如风涛。隐轸戎旅间,功业竞相褒。

献状陈首级,飨军烹太牢。俘囚驱面缚,长幼随颠毛。

毡裘何蒙茸,血食本膻臊。汉将乃儿戏,秦人空自劳。

立马眺洪河,惊风吹白蒿。云屯寒色苦,雪合群山高。

远戍际天末,边烽连贼壕。我本江海游,逝将心利逃。

一朝感推荐,万里从英髦。飞鸣盖殊伦,俯仰忝诸曹。

燕颔知有待,龙泉惟所操。相士惭入幕,怀贤愿同袍。

清抡挥麈尾,乘酣持蟹螯。此行岂易酬,深意方郁陶。

微效傥不遂,终然辞佩刀。

作者
    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今陕西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天宝三载,与李白、杜甫、岑参同游梁园(今河南商丘),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