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

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欹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

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

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若道土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简介

    《最能行》是唐代大杜甫的作品。此诗写江上水手,表达对他们的同情。此诗和《负薪行》应是同时之作,结构也相似。全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诗写土,故文字也就朴素。

注释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暮春杜甫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此诗和《负薪行》应是同时之作,结构也相似。 

译文

    ⑴最能,驾的能手,刘须溪以最能为水手之称。

    ⑵公门,即衙门,句意是说不重读书,多习驾

    ⑶大船曰舸。

    ⑷艓,音叶,小船。穷人则驾小船谋生。

    ⑸《论语》,书名,孔丘弟子所辑,是封建社会的教科书之一。

    ⑹随商旅,即指驾船。小儿大儿都指驾大舸的富豪的儿子。

    ⑺这两句插写操舟的技巧。漩,是漩涡,濆,是濆涌。《蜀谚》:“濆起如屋,漩下如井。”驾船的遇漩则撇开,遇濆则捎过。无险阻,如覆平地。

    ⑻《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略无缺处。有时朝发白帝(夔州),暮到江陵(宜昌),虽乘奔御凤,不以疾也。”又李白诗:“朝辞自帝彩间,千里江陵一同还。”

    ⑼目击,亲眼看见。征,征验。

    ⑽瞿塘,峡名。虎须,滩名。

    ⑾《宋景文笔记》:“蜀人谓舵师为民年三老。”舵师,即艄公。行最能,谓通瞿塘、虎须很容易。“行”一作“与”。

    ⑿《左传》:“南不竞。”浦起龙注:“竞南疏北者,竞为南中轻生逐利之风,而疏于北方文物冠裳之客也。解者以为恃强慢吝,谬甚。”

    杜甫认为气量狭窄,并非由地理环境决定,而是因为缺乏教育,故以屈原为证。秭归县北有屈原故宅。“士”一作“土”。 

赏析

    文学赏析

    杜甫在夔州留意当地风俗人情关心百姓疾苦,写下了姊妹篇《最能行》、《负薪行》以示同情。《负薪行》写山中负薪女,《最能行》则写江上水手。

    夔州峡中男性大多不愿读书在官府求职,而在江上操船为业,富豪人家有钱驾大船,贫穷门户靠驾小船为生。小儿只读很少的一点书,年纪稍大就整束行装随商旅船学习锻炼。那些出色的水手斜帆侧舵穿波过浪,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稳操舟船通行无阻,朝发白帝城,暮抵江陵,千里水路,一日即达,杜甫在夔州目击此事才知果有其实。瞿塘峡、虎须滩凶险无比,这些归州船夫却习于水性轻易驶过。据说此地百姓气量窄,误趋南方逐利之风,对于北方文客却显隔阂,如果这里真的没有才俊之士,那么为什么山上有伟大诗人屈原的故居呢,可见人们多为生活所迫才弃读书而走上轻死逐利之途。   

    名家点评

    《后村诗话》:

    始言夔、峡二邦之陋,末以昭君、屈原勉励其土俗,公诗篇篇忠厚如此。

    《杜臆》:

    “最能”当是峡中“长年”之称。……“瞿塘”、“虎须”,此峡中最险者,则归州长年,必让最能矣。

    《义门读书记》:

    二诗(按指《最能行》、《负薪行》)在夔州偶有所触,信笔而书,自是大家数。此诗尤近汉、魏乐府。

    《读杜心解》:

    “竞南疏北”者,竞为南中轻生逐利之风,而疏于北方文物冠裳之客也。

    《杜诗镜铨》:

    张云:写出楚人习惯操舟之态(“欹帆侧舵”二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