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作者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早年丧父,家境穷困。龙朔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简介

    《夕次蒲类津》是初唐诗骆宾王戍边时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首二句言诗人黄昏远望,禁不住客愁涌上心头;中间六句写边塞景色,诗人的豪情壮志便在这荒凉的边疆景物中引发出来;最后四句由见闻的描写转而抒发诗人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全诗通过对征战生活与战地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与思乡情结。格调悲凉沉郁,边塞物的描写尤有特色。

注释

    次:在途中停留。
    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
    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
    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南属:向南延伸。
    朔气:北方的寒气。
    边秋:秋天的边塞。
    军壁:军营周围的防守工事。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
    戍(shù)楼:边防驻军的嘹望楼。
    龙庭:即龙城,汉代匈奴的政治中心。这里借指边塞突厥族的政治中心。
    燕颔(hàn):形容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颔:下巴。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自幼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西域,因功封定远侯。后遂以“燕颔”为封侯之相。
    兰山:兰皋山。

译文

    在边庭上望不见归处,客居万里心中充满忧愁
    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断续绵延,黄河之源从北面流来。
    晚风中夹杂着寒气,弯照耀着边塞的秋景
    火灶通向军营的墙壁,报警的烽火飘上嘹望楼。
    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
    不要作兰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晚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将眼前景、心中情诉诸笔端,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