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作者
-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鲍照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
简介
-
第 345 页[①]羽檄(xí席):古代的一种紧急军事公文。古时军中用长一尺二寸的木简写上公文,用以征召。如特别紧急,就插上鸟羽,以示疾速。边亭:边境上亭堠,即为守望敌人而设立的哨所。烽火:古时边防告警用的烟火。咸阳:本是秦都城,后人用以泛指国家的首都。这两句是说告警的文书从边亭发出,战争的消息传到了都城。
第 345 页[②]骑(jì继):骑兵。广武:县名,在今山西省代县。朔方:郡名,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以南地区。这两句是说朝廷召集骑兵驻扎在广武,又分出兵力去救援朔方。
第 345 页[③]筋竿:弓弦和箭竿,指弓箭。这句是说秋季天气寒冷干燥,弓箭有力。
第 345 页[④]虏阵:敌人的队伍。
第 345 页[⑤]使者:天子派出的使臣。这句是说传达天子命令的使臣一个紧接着一个。
第 345 页[⑥]雁行:大雁飞行时排成的整齐行列。缘:沿着。鱼贯:鱼群在水中游时前后相连的样子。飞梁:高架在河上面的桥梁。这两句是说汉军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石路前进,又连续不断地相随着跨过了桥梁。
第 345 页[⑦]汉思(sì四):指汉人的思想感情。这句是说策鼓军乐声中传达出了汉人的思想感情。
第 345 页[⑧]族甲:旌旗和铠甲。被:覆盖。这句是说旌旗和铠甲上都盖满了胡地的寒严。
第 345 页[⑨]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张:拉开。
第 345 页[⑩]节:节操。这两句是说在国势危急时才能显示出军士的坚贞节操,在社会动乱时才能看到军士的爱国忠心。
第 345 页[11]投躯:舍身。国殇:为国家牺牲。屈原的《九歌·殇荡》歌颂
【说明】
《出自蓟北门行》属汉乐府《杂曲歌辞》。蓟(jì继),古燕国都城,即今北京。《代出自蓟北门行》这一篇拟乐府,是写北方发生边警后,朝廷派出军队去抵御敌人的进军过程,反映了战士们行军的艰苦,表现了一种为保卫国家不惜献出生命的爱国精神。诗的格调雄浑悲壮。写寒风严霜中行军,写沙砾飘扬、马毛卷缩,都很形象生动。了勇敢战斗壮烈牺牲的将士,后来就称为国牺牲的英雄为国荡。
--------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