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简介

    《别匡》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 “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全诗写得秩序井然,跌宕有致,以写景为主,写景抒情结合,景象清幽秀美,情感深沉强烈,显示了诗人诗飘逸豪放的特色,也表达出诗人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注释

    参差碧,《彰明县志》作色参差。

    槛,当指大明寺之栏干。

    失鹤池,《彰明县志》作饲鹤池。

    莫怪,《彰明县志》作莫谓。清境,《彰明县志》作清景。

    书剑,指文才武艺。明时,谓政治开明之时代。 

译文

    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

    藤影随飘动,垂到栏杆上。山间的小路上,行人大都带着一只家犬行走,晚归的农民们都背负着柴薪。

    猿在树上喧叫,我倚树而立,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池中洗吃饭的钵盂。

    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 

赏析

    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诗人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   

    这首诗是诗人早期的重要作品,历代诗人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匡山位于诗人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诗人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 

延伸阅读
  1. 赠江油尉
  2. 咏方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