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作者
-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简介
《述怀》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一首的五言古诗。此诗根据自己的见闻,在诗中简述了一年来的经历以及对家属的思念,用丰富的想象,把心中的忧虑和惊恐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出来。全诗没有一句空闲之语,只是平铺直叙,却有声有泪,感人至深。
注释
1.隔绝久: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杜甫不久被俘,至是将一年,故有隔绝久的话。
2.得西走:由长安往凤翔得向西走。陶潜诗“孟夏草木长”,杜甫脱离长安时当在四月。草木长,则比较容易逃脱,故下句用一“得”字。
3亲故:即亲旧或亲友。
4.涕泪受拾遗:至德二年(757年)五月十六日唐肃宗任杜甫为左拾遗。唐制有左右拾遗各二人,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官儿,但因系谏官,能常在皇帝左右,并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因在流离之中,益觉主恩之厚,所以涕泪而受官。
5.“柴门”:应前妻子。前陷安史叛军中,今逃归,所以说“得去”,即“能去”的意思。吴祥农云:“公不顾家而西走,及得去而不敢言归,大忠直节,岂后世所及?”
6.三川:县名,在鄜州。
7.比闻:即近闻。口语则为“比来闻道”。罹祸:即遭难。
8.摧颓:是形容渭头的撑柱狼藉。
9.嵚(qīn)岑(cén):山高峻貌。猛虎:喻贼寇的残暴。郁结:心上的疙瘩。回我首:摇头叹气。
10.耽酒:即嗜酒。
11.叟:是年老的称呼,社甫这时四十六岁。
译文
去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与妻子儿女隔绝很久。
今夏草木繁茂的时候,才得以脱身向西逃走。
脚穿麻鞋去拜见天子,破旧的衣袖露出两肘。
朝廷怜悯我得以生还,亲朋故友感伤我已老丑。
感激涕零拜授左拾遗,颠沛流离中更感皇恩深厚。
虽然我可以回到家去,却不忍心立即开口求情。
寄一封书信探问三川,不知道家中亲人还在否。
听说家乡一带同遭祸患,疯狂杀戮乃至鸡和狗。
山中的茅屋早已破漏,有谁还能在门户中留守。
苍松的树根被摧折断毁,山地寒冷尸骨未朽。
能有几个人保全性命,一家人岂能相伴为偶。
高山上有猛虎出没,心中郁结摇头叹气。
自从寄出去一封书信,至今已是十月以后。
反倒害怕消息传来,心中除此别无他有。
国家命运刚要中兴,年老后比平时更爱饮酒。
想到日后欢会的时候,恐怕成为一个贫穷孤独的老叟。
赏析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杜甫仍被叛军禁于长安。至德二年四月初九,杜甫得知肃宗移驾凤翔,即有意投奔凤翔,于是便前往怀远坊大云经寺住寺僧赞公处,以避叛军耳目。与赞公密商后,于四月某日,由长安西城金光门出,间道潜奔行在。至德二年五月十六日,杜甫在凤翔官拜左拾遗。惊魂稍定,因思念妻子及家人,便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