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翻译注释

    译文
    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注释
    ⑴渐(chán)渐:借为“巉(chán)巉”,险峭的样子。
    ⑵维其:犹“何其”。
    ⑶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
    ⑷武人:指东征将士。
    ⑸皇:同“遑”,闲暇。朝(zhāo):早上。
    ⑹卒(cuì):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
    ⑺曷(hé)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
    ⑻出:出险。朱熹集传):“谓但知深入不暇谋出也。”
    ⑼蹢(dí):蹄子。
    ⑽烝(zhēng):众多。一说“进”。
    ⑾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
    ⑿俾(bǐ):使。滂(pāng)沱(tuó):大貌。
    ⒀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雅》、《颂》三个部分。《》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