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翻译注释

    译文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注释
    ⑴畟(cè)畟:形容耒耜的锋刃快速入土的样子。耜(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
    ⑵俶(chù):开始。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⑶实:百谷的种子。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斯:乃。
    ⑷瞻:瑞辰《毛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女(rǔ):同“汝”,指耕地者。
    ⑸筐:方筐。筥(jǔ):圆筐。
    ⑹饟(xiǎng):此指所送的饭食。
    ⑺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⑻镈(bó):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赵:锋利好使。
    ⑼薅(hāo):去掉田中杂草。荼(tú)蓼(liǎo):荼和蓼,两种野草名。
    ⑽朽:腐烂。止:语助词。
    ⑾挃(zhì)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
    ⑿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
    ⒀崇:高。墉(yōng):高高的城墙。
    ⒁比:排列,此言其广度。栉(zhì):梳子。
    ⒂百室:指众多的粮仓。
    ⒃妇子:妇女孩子。
    ⒄犉(rǔn):黄毛黑唇的牛。
    ⒅捄(qíu):形容牛角很长。
    ⒆似:通“嗣”,继续。
    ⒇古之人:指祖先。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雅》、《颂》三个部分。《》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