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三

  (副净、丑扮二坛户上)
  (副净)俎豆传家铺排户,(丑)祖父。
  (副净)各坛祭器有号簿,(丑)查数。
  (副净)朔望开门点蜡炬,(丑)扫路。
  (副净)跪迎祭早进署,(丑)休误。
  (丑)怎么只说这样没体面的话。
  (副净)你会说,让你说来。
  (丑)四季关粮进户部,(副净)夸富。
  (丑)红墙绿瓦阖家住,(副净)娶妇。
  (丑)干柴只靠一把锯,(副净)偷树。
  (丑)一年到头不吃素,(副净)醃胙。
  (丑)啐!你接得不好,倒底露出脚色来。
  (同笑介)咱们南京国子监铺排户,苦熬六个月,今日又是仲春丁期。太常寺早已送到祭品,待俺摆设起来。
  (排桌介)
  (副净)栗、枣、芡、菱、榛。
  (丑)牛、羊、猪、兔、鹿。
  (副净)、芹、菁、、韭。
  (丑)盐、酒、香、帛、烛。
  (副净)一件也不少,仔细看着,不要叫赞礼们偷吃,寻我们的悔气呀。
  (副末扮老赞礼暗上)啐!你坛户不偷就够了,倒赖我们。
  (副净拱介)得罪得罪!我说的是那没体面的相公们,老先生是正人君子,岂有偷嘴之理。
  (副末)闲话少说,天已发亮,是时候了,各处快点香烛。
  (丑)是。(同混下)

  【粉蝶儿】(外冠带执笏,扮祭酒上)松柏笼烟,两阶蜡红初翦。排笙歌,堂上宫悬。捧爵帛,供牲醴,香芹早荐。(末冠带执笏,扮司业上)列班联,敬陪南雍释奠。

  (外)下官南京国子监祭酒是也。
  (末)下官司业是也。今值文庙丁期,礼当释奠。
  (分立介)

  【四园春】(小生衣巾,扮吴应箕上)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杏坛前。(杂扮监生四人上)济济礼乐绕三千,万仞门墙瞻圣贤。(副净满髯冠带,扮阮大铖上)净洗含羞面,混入几筵边。

  (小生)小生吴应箕,约同杨维斗、刘伯宗、沈昆铜、沈眉生众社兄,同来与祭。
  (杂四人)次尾社兄到的久了,大家依次排起班来。
  (副净掩面介)下官阮大铖,闲住南京,来观盛典。(立前列介)
  (副末上,唱礼介)排班,班齐。鞠躬,俯伏、兴,俯伏、兴,俯伏、兴,俯伏、兴。
  (众依礼各四拜介)

  【泣颜回】(合)百尺翠巅,仰见宸题金匾,素王端拱,颜曾四座冠冕。迎神乐奏,拜彤墀齐把袍笏展。读书不愧胶庠,畏先圣洋洋灵显。

  (拜完立介)
  (唱礼介)焚帛,礼毕。
  (众相见揖介)

  【前腔】(外、末)北面并臣肩,共事春丁荣典;趋跄环佩,鵷班鹭序旋转。(小生等)司笾执豆,鲁诸生尽是瑚琏选。(副净)喜留都、散职逍遥,叹投闲、名流谪贬。

  (外、末下)
  (副净拱介)
  (小生惊看,问介)你是阮胡子,如何也来与祭?唐突先师,玷辱斯文。(喝介)快快出去!
  (副净气介)我乃堂堂进士,表表名家,有何罪过,不容与祭。
  (小生)你的罪过,朝野俱知,蒙面丧心,还敢入庙。难道前日防乱揭帖,不曾说着你病根么!
  (副净)我正为暴白心迹,故来与祭。
  (小生)你的心迹,待我替你说来:

  【千秋岁】魏家干,又是客家干,一处处儿字难免。同气崔田,同气崔田,热兄弟粪争尝,痈同吮。东林里丢飞箭,西厂里牵长线,怎掩旁人眼。(合)笑消化,铁柱翻掀。

  (副净)诸兄不谅苦衷,横加辱骂,那知俺阮圆原是赵忠毅先生的门人。魏党暴横之时,我丁艰未起,何曾伤害一人,这些话都从何处说起。

  【前腔】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影敷衍。初识忠贤,初识忠贤,救周魏,把好身名,甘心贬。前辈康对山,为救李空同,曾入刘瑾之门。我前日屈节,也只为着东林诸君子,怎么倒责起我来。春灯谜不见,十错认无人辩,个个将咱谴。(指介)恨轻薄新进,也放屁狂言!

  (小生)好骂好骂!
  (众)你这等人,敢在文庙之中公然骂人,真是反了。
  (副末亦喊介)反了反了!让我老赞礼,打这个奸党。(打介)
  (小生)掌他的嘴,挦他的毛。
  (众乱采须,指骂介)

  【越恁好】阉儿珰子,阉儿珰子,那许你拜文宣。辱人贱行,玷庠序,愧班联。急将吾党鸣鼓传,攻之必远;屏荒服不与同州县,投豺虎只当闲猪犬。

  (副净)好打好打!
  (指副末介)连你这老赞礼,都打起我来了。
  (副末)我这老赞礼,才打你个知和而和的。
  (副净看须介)把胡须都采落了,如何见人,可恼之极。(急跑介)

  【红绣鞋】难当肋拳揎,拳揎。无端臂折腰攧,腰攧。忙躲去,莫流连。(下)(小生)(众)分邪正,辨奸贤,党人逆案铁同坚。

  【尾声】当年势焰掀天转,今日奔逃亦可怜。儒冠打扁,归家应自焚笔砚。

  (小生)今日此举,替东林愤,为南监生光,好不爽快。以后大家努力,莫容此辈再出头来。
  (众)是是!

  (众)堂堂义举圣门前,(小生)黑白须争一着先,
  (众)只恐输赢无定局,(小生)治由人事乱由天。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