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约外魏。魏王惧,恐其谋伐魏也,告公孙衍。公孙衍曰:“王与臣百金,臣请败之。”王为约车,载百金。犀首期齐王至之曰,先以车五十乘至卫间齐,行以百金以请先见齐王,乃得见。因久坐安,从容谈三国之相怨。
谓齐王曰:“王与三国约外魏,魏使公孙衍来,今久与之谈,是王谋三国也也。”齐王曰:“魏王闻寡人来,使公孙子劳寡人,寡人无与之语也。”三国之不相信齐王之遇,遇事遂败。
翻译注释
齐王将要在卫国会见燕国、赵国、楚国的相国,准备相约排斥魏国。魏王很恐惧,害怕他们谋划进攻魏国,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孙衍。
公孙衍说:“大壬给臣下百金,臣下请破坏他们的合约。”魏王给他准备车辆,装载百金。公孙衍约定好齐玉到达卫国的日期,先率车五十辆到达卫国私下会见齐国人,给齐国的使者百金,来请求先拜见齐王,于是见到了齐王。出于坐了很长时间,不紧不慢地闲谈,那三个国家的相国就产生了怨恨。对齐王说:“大王同我们三国相约排斥魏国,魏国派公孙衍来出使,今天您长时间同他交谈,这是大王谋划我们三国呀。”
齐王说:“魏王听说寡人来到卫国,派公孙先生慰劳寡人,寡人没有同他密谈。”三个国家的相国不相信齐王的联合,联合的事就被破坏了。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