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对曰:“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翻译注释

      苏秦对齐闵王说:“齐国、秦国分别称为东帝西帝以后,大王认为天下尊重秦国呢?还是尊重齐国呢?”

      齐王说:“尊重秦国。”

      苏秦说:“放弃帝号,那么天下各国爱戴齐国呢?还是爱戴秦国呢?”

      齐王说:“爱戴齐国而憎恨秦国。”

      苏秦说:“齐、秦两国称帝,相约讨伐赵国,那和讨伐宋国比哪个有利?”

      齐王说:“不如讨伐宋国。”

      苏秦说:“所谓条约是这样,可是如果我们与秦国并立帝号,天下各国只会尊重秦国而轻视齐国;如果齐国放弃帝号,那么天下各国就会爱戴齐国而憎恨秦国;讨伐赵国不如讨饯宋国有利。所以臣下希望大王表面放弃帝号,来靠近天下诸侯;违背盟约排斥秦国,不让他们和我们争夺重权;然而大王可以趁此机会攻占宋国。占据了宋国,那么卫国的濮阳就危险了;占据了淮水之尊匕,那么楚国的东部地区就危险了。占有了济水以西的土地,那么赵国的边邑就危险了;占有了阴地、平陆,那么魏国都城太梁的门就不能打开了。因此我们放弃帝号以进攻宋国表明与秦国怀有二心,那么齐国就会被重视而名声也会尊贵。燕国、楚国因为形势归服,天下诸侯不敢不听从我们,这是商汤、周武王的举动。名义上尊重秦国,然后使天下各国憎恨他们,这就是所说的用卑贱换取尊贵的办法呀!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