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翻译注释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注释
    (1)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素,平素。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
    (2)夷:指东方的部族;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3)无入: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入,处于。
    (4)陵:欺侮。
    (5)援: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往上爬。
    (6)尤:抱怨。
    (7)居易: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思。易,平安。
    (8)俟(si)命:等待天命。
    (9)射:指射箭。
    (10)正(zheng)鹄(gu):正、鹄:均指箭靶子;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