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郑孝胥简介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书法家。福建省闽侯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郑孝胥十七日又作
昨日沉酣光射眼,中酒朝来韵微损。却顾秾华在别枝,苦恋夜寒厌暄暖。绝代风神才一瞥,回首盛时已难返。从衰得白可奈何,怅恨攀条春又晚。
郑孝胥题黄石斋手书诗册卷首有御题英光浩气四大字
婺源一败死得所,至刚塞天世谁伍?怪公结习殊未忘,意定神閒视千古。知不可为而为之,厉叔不平犹报莒。吾侪忍死欲何为,手捧奎章愧吾主。
郑孝胥余尧衢章江送别
孝亲久临朝,朝士习苟免。有国孰与守,乱作盖已晚。余公官江右,民教狱未谳。残民以媚外,上下色无赧。余公持不可,正论独侃侃。弃官归养母,倾国徒一饯。当时光绪末,名节立已罕。陵夷五六年,瓦解果不远。海滨出此卷,追话犹愤懑。成名事亦小,无补愧言遁。中兴苟有望,旧习当尽刬。守官可矜式,相对摩老眼。
郑孝胥杨和甫集二李篆谱书后
斯冰去人远,遗迹搜鳞凤。炎炎六百言,《尔雅》辞可诵。千文集逸少,传习世已众。孰与持兹编,考古极有用。岂徒窥篆法,小学繫尤重。先生厉名节,死义事绝痛。何时手自书,整暇兼飞动。避俗意殊奇,合污宁足讽。
郑孝胥恭题御书为刘徵如京卿作·其七
落日已将尽,斜照气万千。群鸦弄馀景,翻飞忽蔽天。光燄何遽收,沈沈成暮烟。微禽亦知警,归思茫无边。逝者固如斯,一鬨偶当前。坡公观不变,我意方留连。
郑孝胥祷天代夫图
修短理难明,安得私所爱。谁欤有大力,能令死相代。祷天天为泣,诚极志竟遂。救夫乃舍子,事与恒情悖。守鳏誓不偶,生死见双义。惟馀孝子痛,却恨天公隘。冥冥果有宰,任怨尤可畏。
郑孝胥刘聚卿属题文徵明石湖画卷卷中有张文襄乙未十月题诗翁文恭庚子四月和文衡山三诗
乙未秋入都,常熟招一饭。坐间惟恒斋,从此不再见。金陵谒南皮,拒客若有愠。武昌复持节,枢府颇受怨。戊戌翁亦去,庚子成内乱。山中和三诗,自喜得閒散。国命难久延,大力负夜半。二三贵人者,愦愦孰可谏?此卷诚尤物,展览历忧患。胜情吾何有,话旧且自遣。
郑孝胥题劳玉初劳山归去来图
入山迹易穷,意不若入海。连峰上触天,此去通真宰。我过劳山湾,惊浪没其趾。朝霞弄黛色,万变作奇采。刺船久在望,竟莫窥首尾。来游欠登顶,惘惘如有待。山灵刘公孙,危行俗所骇。曰归真殉道,异国友善士。依山更讲学,欲使众知礼。相逢讶焉往,图卷表微旨。大义犹未明,世难何时已。愿从劳劳山,蹈海觅不死。
郑孝胥刘幼云潜楼读书图
秉书以事君,自处在忠孝。惜哉非甲胄,救国乃无效。抱书窜穷岛,举国孰同调?潜楼非人间,东海意已蹈。此中不废读,放眼藐群盗。纷纷乱未止,恃此昌吾道。狂夫天稍厌,反正谁能料?何妨坚信书,南山占雾豹。
郑孝胥吴巽宜山深林密图
辟世欲何归,意中挟悲愤。入山路已绝,下笔犹恨浅。峰峦郁千叠,松枥森万转。泉声自洗耳,云气常在眼。先生江海士,游屐不惮远。含毫偶寄兴,孤往似忘返。图成但自赏,俗客未许展。谓余久慢世,道合古狂狷。何时约买山,共逐巢由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