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明.李时珍著。 五十二卷。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释名
小蒜、茆蒜、荤菜。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
时气温病(初起头痛壮热,脉大)。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一次服下。不愈,可再服一次。
干霍乱(不得吐泻)。用 ..


释名
大蒜、茆蒜、荤菜。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

气味
(根)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

主治
归五脏,散痈肿除邪,杀毒气。下气,消谷,化 ..


释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赤火丹毒。用芸薹叶捣烂敷涂。
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用芸薹叶捣滠 ..


释名
地踏菇。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补肾。



释名
白菜。按陆佃埤雅: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之操,故名菘。今谓之白菜,其色表白也。

气味
(茎、叶)甘、温、无毒。(子)甘、平、无毒。

..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子)辛、热、无毒。

主治
牙龈肿烂。用芥菜秆烧存性,研为末,频敷患处即愈。
漆疮搔痒。用芥菜煎汤洗浴。
痔疮肿痛。用芥菜捣烂,作成饼,贴肿处,或坐在饼上。
感寒无汗。用水调 ..


释名
胡芥、蜀芥。

气味
(子)辛、温、无毒。

主治
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冲服。
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 ..


释名
杜蕈、地蕈、菇子、地、獐头。

气味
甘、寒、有毒。

主治
烧灰,敷疮疥。



释名
蔓菁、九英菘、诸葛菜。

气味
(根、叶)苦、温、无毒。(子)苦、辛、平、无毒。

主治
肿毒。用生蔓菁一把,加盐少许,一起捣烂敷患处,一天换三次。又方:用未沾水的蔓菁叶 ..


释名
芦萉 、萝卜、紫菘、温菘、土酥。

气味
温、无毒。(根)辛、甘,(叶)辛、苦。

主治
反胃。用蜜煎萝卜细细嚼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