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作者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简介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是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4卷第44首。 诗人通过注重描写西施的容貌、举止(笑倚、醉舞)、情态乃至生活环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嫔妃的生活情趣,实则以借古鉴今为警戒,影射讽刺现实的不满,提醒唐玄宗不要国事益非、诛逐忠良、滥事征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此诗轻快流转,风格率直、大胆、热烈、活泼,不同于柔靡无力、怨而有伤的宫怨诗。
注释
“口号”即“口占”。
吴王,即吴王李葹,时任庐江太守。
姑苏台:吴王起姑苏台,五年乃成,其下有斗鸡坡、定狗塘、百花洲、采香径诺胜迹。《大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六引《述异记》:“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周环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千人,又别立春宵宫,为长夜饮。造千石酒钟,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戏。”见:一作“宴”。
娇无力:半醉而舞,虽娇而无力也。
“笑”字合“娇”字。“倚”字合“无力”字。倚床献笑,曲形要宠之态也。
译文
风送荷香,充满水殿,沁人心扉。吴王在姑苏台上豪宴。
吴王的爱妾美如西施,醉后艳舞,娇柔无力。舞毕,笑着醉倚在东窗下的白玉床上。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王琦按:“吴王,即为庐江太守之吴王也。以其所宴之地比之姑苏,以其美人比之西施,乃席上口占,以寓笑谑之意耳,若作咏古,味同嚼蜡。”[3]
天宝中叶,自玄宗天宝元年(742)到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的七十九年里,是唐朝从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唐朝国事益非:内则屡兴大狱,屠戮驱逐忠良;外则穷兵黩武,内政不修,滥事征伐。李白流落江湖,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勉强维持生活。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亲历大唐由盛至衰的转变时期,所以李白的忧愤情愫极为深切,时常有抨击时政的诗作。
外表美、艳丽多情、异质的、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为历代文人喜闻乐道。李白则擅长描写身边女性的美貌与豪情。王安石曾云李白诗歌“十首九说妇人与酒”(《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
女性诗可分为闺情诗和宫怨诗,注重描写女子的容貌(脸似芙蓉色,江上女儿全胜花,红妆恼人)、举止(遥指、笑倚、醉舞)、情态乃至生活环境。李白从民歌中吸取很多养分的闺情诗有5首,如《春怨》、《陌上赠美人》、《口号吴王美人半醉》、《赠段七娘》、《南流夜郎寄内》。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此叙景起兴:荷花虽香,因风而献媚于水殿,描绘出一幅微风吹动荷花、清香充溢满殿的景致,诗人因望见“姑苏台”而托言感怀吴王。可见,裘马轻狂、狂歌痛饮的诗人,意趣高远、超旷洒脱。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意指西施酒后带着醉意跳了几回舞后,娇柔无力地微笑着倚坐在东窗下镶嵌着白色玉石的椅子上。诗人把西子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形象描绘得细致入微,表现出美人名士、佳人才子的你情我浓、二厢情愿,在开放的唐朝尽舒风云之色。
西施原是越溪之畔的浣纱女,出身贫寒,明代的《苎萝志·西子传》就曾这样描述:“父鬻薪,母浣纱。”她本有理由选择一种幸福平淡的生活方式,但她身处吴越接连不断战乱之中,而她的情人范蠡又是越王勾践的得力谋士,在所谓的“国家大义”面前,西施不得不作出一个极其与人性相违背的选择,远离范蠡,被勾践送到吴国,从而诱使吴王夫差荒淫无度,慵理国事,从此“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灭吴计划得以实现。
此诗表现形式轻快流转,风格率直、大胆、热烈、活泼,不同于柔靡无力、怨而有伤的宫怨诗。诗人通过注重描写西施的容貌、举止(笑倚、醉舞)、情态乃至生活环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嫔妃的生活情趣,实则以借古鉴今为警戒,影射讽刺现实的不满,提醒唐玄宗不要国事益非、诛逐忠良、滥事征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