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简介
    其十八(1)
    性嗜,家贫无由得(2)。
    时赖好事人,载醪法所惑(3)。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4)。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5)?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6)!
    [注释]
    (1)这首分别以扬雄下惠自况,一方面说明家贫无酒,幸赖友人馈赠;另一方面表示闭口
    不谈国事,以远祸全身。其中暗寓对国事前途的深忧。
    (2)子:扬雄,字子云,西汉学者。嗜(shì试):喜欢,爱好。
    (3)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 浩)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
    载醪(láo 牢):带着酒。 祛(qǖ区)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
    (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4)是谘(zī资):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5)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
    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
    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6)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译文】
    扬雄生性好饮酒
    无奈家贫无处得。
    幸赖一些勤学者,
    时常携酒来求学。
    酒杯斟酒即饮尽,
    有问必答解疑惑。
    有时沉默不肯言,
    岂非国事不敢说?
    仁者行身细思量,
    进退出处何尝错!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